English

有词如剧

2000-11-16 来源:光明日报 郭启宏 我有话说

一般说来,标准的词大多上阕写景下阕抒情,这种结构几乎成了定例。比如柳永的《雨霖铃》(寒蝉凄切)、《八声甘州》(对潇潇暮雨洒江天),苏轼的《念奴娇》(大江东去)、《永遇乐》(明月如霜),直至当今毛泽东的名篇《沁园春》(雪),莫不如是。

既有定例,便有别例,事物因之多彩。优秀的词家往往突破定例,而创制别例。自宋至今,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。特殊者可称另类,其结构竟如戏剧!试看辛弃疾的《破阵子》: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八里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,沙场秋点兵。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。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——可怜白发生!”

这首词90%以上的篇幅描写光荣与梦想,全是为陈同甫而赋的“壮语”,忠君爱国的激情跃然纸上;但最后一句“可怜白发生”,又回到了现实。这不到10%篇幅的结语,否定了那90%以上篇幅的描述,却把爱国情怀导向更深沉的境界。光荣与梦想之不能实现是因为“白发生”,那是在无休止的等待中浪掷了岁月。何以浪掷了岁月?是什么社会力量作成了这种等待?答案是显而易见的,那就是统治者的苟安。于是,豪迈的壮语在失落中演化为至哀的痛语,使爱国情怀上升到更高的层次。如同戏剧最后的大突转与大发现,达到了戏剧的高潮,而展现出它最大能量的丰富的内涵。

这首词的结构近乎戏剧,这首词的表现手法亦与戏剧相类。那大量篇幅的幻想中的景象———恢宏壮盛的军容,横戈跃马的战斗,还我河山的喜悦……如同玉茗堂“四梦”,或者干脆就是意识流。也许因为笔者乃戏剧圈里人,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与欣赏定势使我身不由己以戏剧的眼光看待世界、看待人生,同时也以戏剧的眼光看待其他文学艺术,这很难免偏颇;然而,我还是希望人们无妨换一换角度,用另类眼光诠释这首《破阵子》。

王国维曾经惊叹辛词与科学的“密合”,他说:“稼轩中秋饮酒达旦,用‘天问’体,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:‘可怜今夜月,向何处,去悠悠?是别有人间,那边才见,光景东头?’词人想象,直悟月轮绕地之理,与科学家密合,可谓神悟!”(《人间词话》卷上)以辛弃疾的“神悟”,他既可以与科学家“密合”,为什么不可以与戏剧家“密合”呢?

在我看来,最高层次的文学创作是戏剧文学创作,戏剧文学创作要求作家精熟矛盾冲突的辩证法,诸如期待与发现、突转与高潮之类。那常常是横亘在作家面前的难以逾越的雄关险寨。因此,戏剧创作曾令高尔基慨然太息,那是最难驾驭的文学样式!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不止一次看到,相当数量的小说家、散文家、诗人、评论家曾经那样斗志昂扬地介入戏剧,结果却往往铩羽而归,徒叹奈何。与此同工而异曲,我于1986年访欧,听意大利同行说,西方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,一位写得小说的人,倘若此生未有一部像样的戏剧(指的是话剧)问世,此公算不得真正的作家!信哉斯言!于是我们在看到莎士比亚的悲剧、莫里哀的喜剧的同时,也看到了雨果的《欧那尼》、梅里美的《献车记》、契诃夫的《海鸥》、高尔基的《底层》、《小市民》……

我想,辛弃疾倘若活在今天,他也许会把《破阵子》这首词转换成一出戏剧,还可能是一部现代主义的实验戏剧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